36歲,正值事業的衝刺期,因長期的腹瀉及偶發的血便,被診斷得到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之後轉移到右肝、胰臟,接著又在肝臟復發,這7年來,共經歷了5次手術及2次放射性核素治療。在這過程中,漸漸學習著以平靜的心情面對,接受醫生的建議治療,同時也加入神經內分泌腫瘤協會,在協會建立的資源下,得到寶貴的就醫資訊,不必再盲目摸索。
本身因長期的高壓工作、自我要求甚高、睡眠品質不好、飲食不正常,雖然菸、酒、檳榔樣樣不沾,也經常運動,還是常常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罹癌的高風險群之一,直到被醫師宣判得到神經內分泌瘤時,內心的衝擊還是很大,因為那年才36歲,正值人生衝刺階段,創業第2年、小孩不到2歲,時間上真的完全不對啊!
2017年7月,因長期的腹瀉及偶發的血便,經朋友的提醒建議,到台南成大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回診聽著醫師說明檢查結果,告知直腸有一顆2.5公分的G2神經內分泌腫瘤,當下內心雖然受到了衝擊,很快地冷靜下來,經評估後決定於當年9月以傳統的腹腔手術,進行直腸腫瘤的切除,因直腸部分切除再接回,所以也同步做了暫時性的腸造口手術。
幸運的是,術後勤於健走恢復體力,對於直腸術後的癒合很有幫助,當年12月經醫師評估後,就進行腸造口接回手術,記得在恢復室醒來的第一時間,自己摸著右腹部下方,確定腸造口已經不在時,當下內心的喜悅到現在依然清晰。因為治療的順利,本以為最谷底的狀況已過去,卻是迎接另一個序幕的開始。
2018年1月開始,開始持續每月注射賀爾蒙治療,治療所產生腹瀉的副作用,因為才剛經歷直腸及腸造口手術,直腸儲存糞便的機能需等待時間恢復,所以每次便意來的又快又急,需立刻衝進廁所,1天數十次的快衝,還真是不在少數,這樣的生活,經過3年才逐漸好轉。
2018年3月定期追蹤時,發現腫瘤已轉移至右肝,2020年7月再次發現右肝腫瘤復發,這2次都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接著在2021年11月定期追蹤時又再發現左肝及右肝佈滿8顆左右的大小腫瘤,由於這次復發無法手術切除,再接下來8個月的時間,我不斷找尋關於NET的相關資料並求診各大醫院,最終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尋得治療方式,並於2022年8月進行右肝的 釔-90 微球體體內放射治療 ,治療效果相當不錯,右肝腫瘤幾乎完全消失。但在2022年11月再次發現腫瘤轉移至胰臟尾,也立即安排手術切除。2023年8月定期追蹤時,再次發現的右肝腫瘤復發,但這一次的復發,反而我內心出現了一絲的平靜。
「平靜」,並不是向現況妥協,而是自己靜下心思考,關於這幾年生活、工作、治療的安排,是否還有在調整的空間,這次復發後,我選擇先與腫瘤共存。
幸運的是在2024年5月,我無意間搜尋到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會在高雄長庚醫院有一場衛教學習營的活動,這是我確診NET後人生的重要轉折,在參加活動時,透過創立協會的祕書長芳庭,讓我更完整的認識NET,也了解芳庭創立協會前的辛苦與願景。
自從加入協會後,在相關的就醫諮詢、治療方案,都能得到很寶貴的資訊,不再獨自盲目的摸索,最重要的是,是讓我對抗NET不再徬徨無助,而是全台病友間相互扶持,非常感謝有這個病友協會的存在。透過協會的協助與幫忙,2024年10月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第一次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
確診NET七年來,共經歷5次手術及2次放射性核素治療,常言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間萬物往往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罹患這個疾病之前,工作佔滿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及心思,常因部分的不順遂,而產生情緒上的煩躁,進而忽略周遭許多的人、事、物,無法靜心的與之相處。反而生病之後,漸漸能從另一個不同視角,去看待所面臨的事物,也讓我更珍惜家人間的相處時光,並感謝我有一個充滿智慧的父親,在這一路上對我的鼓勵與陪伴。
人生道路終點站之前都只是個過站,目前罹患疾病也都還只是個過程,也許人生最終的美好結局,會落在我強大的毅力上!與病友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