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為何我需要做標靶治療,我的朋友卻不用?」年輕的肝轉移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李大雄焦急地問。
「因為你的狀態局部治療無法控制全部的癌細胞」看似簡單的回應可能還是沒有清楚地讓大家明白。
全身治療與局部治療的差異在哪?
針對任何腫瘤的治療,目前幾乎都不會脫離兩大分類: 局部治療或是全身治療,當然也有兩種合併的治療策略。其中,局部治療指的是任何以快速移除腫瘤大小為目的的方法,例如: 原發腫瘤或針對轉移病灶的手術、放射治療、肝轉移栓塞治療 、肝轉移放射栓塞治療(例如釔90)、肝轉移射頻治療(俗稱電燒,radiofrequency, RFA)甚至還有冷凍療法 (cryotherapy)等等。而全身性治療的時機,簡單說就是無法使用前述局部治療來痊癒神經內分泌瘤的時候(例如有轉移病灶、開刀無法痊癒、無法開乾淨、無法耐受開刀等等)就要使用。尤其,神經內分泌腫瘤特別喜歡安安靜靜地在一開始診斷的時候就已經轉移到肝臟(根據研究統計有20-90%都會轉移到肝臟),此時,縱使臨床上無症狀,縱使可以用開刀去除部分腫瘤(並非全部的腫瘤),全身性治療(包含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細胞治療、核素治療如PRRT等)仍然是必須的!
全身治療之一:標靶治療
目前在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領域中,仍然有非常多的新標靶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已經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對患者有幫忙(延長惡化的時間)的有sunitinib與everolimus兩種口服藥物。這也是台灣政府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給予有條件健保給付的藥物。若對藥物給付有疑慮,可以跟腫瘤科醫師進行討論,不用擔心醫師不跟你解釋的。口服藥物的治療機制與可能副作用,我們會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詳述。
全身治療之二:化學治療(俗稱化療)
「醫師,化療聽起來就很可怕,我不要!」大雄很快地反映了他的害怕。
「化療雖然確實是用藥物殺掉細胞的方式,好的壞的細胞都會死掉,但針對某些癌細胞(例如G2或 G3),化療可能有時候比較快讓腫瘤控制下來。但我知道你一定還在害怕副作用。」
「對,其實我也希望腫瘤快點縮小,但就是害怕掉頭髮、噁心嘔吐那些家裡老人說的副作用。」大雄繼續追問。
化療的副作用啊,每個化療處方都不一樣,例如治療肺癌的跟治療乳癌的就不一樣。反而在神經內分泌瘤會用到的藥物(例如temozolamide(TMZ, 帝盟多®), capecitbaine(Xeloda, 截瘤達®), dacarbazine, 5-FU, irinotecan, cisplatin, etoposide, topotecan等等)還算不太會掉頭髮,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也有了很新的預防嘔吐用藥,雖然不舒服來自於好的細胞也受傷了,但壞的細胞通常會死得更快,如果給予適當的照護與營養補給,好的細胞通常會順利恢復的。對於副作用的照護,不同的醫師會有不同的技巧,但現今台灣的醫療知識很進步,醫院與醫院之間、醫師與醫師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不須太過擔心醫師的技術。
全身治療之三:賀爾蒙治療
「醫師,為何有的人會只給予賀爾蒙治療,這不是乳癌才給的嗎?」大雄突然問起之前我們確實曾經有三年多只使用了賀爾蒙治療,但怎麼今天才想起來要問我呢?我心裡疑惑著,原來大雄還是不太懂自己的疾病跟治療啊。
賀爾蒙治療,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壓抑腫瘤相關的賀爾蒙來壓抑腫瘤的生長。確實,乳癌與前列腺癌是最典型的賀爾蒙癌症,但別忘記了神經內分泌腫瘤才是賀爾蒙治療的鼻祖!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有高達80%-100%的機率會有 SSTR表面抗原的表現,可以分泌內分泌物質(例如CgA, NSE , VIP, gastrin 等等)造成腫瘤的症狀,因此有確定壓抑的賀爾蒙源頭,所以壓抑神經內分泌賀爾蒙的治療就變成一種非常合理的治療,在台灣,至少有兩種藥物(octreotide, lanreotide)是有條件的健保給付。
全身治療之四:核素治療(PRRT)
核素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輻射線物質來治療癌症,其實並非新的治療選項,只是在歐洲進行多年後,在台灣好不容易在台灣神經內分泌瘤學會、患者協助團體、醫院核子醫學科專家與國際藥廠的努力下才引進台灣。對於適合的族群,聯合賀爾蒙治療,治療效果大約可達40%可得到腫瘤緩解,對存活時間也有幫助,但仍然有治療限制,因此並非神藥。例如Krenning’s score(需進行Grallium scans)需要符合G1/G2的分類,否則效果無法達到,不僅傷荷包對腫瘤也不一定有效。對於這樣的個案,腫瘤科醫師會主責招開多專科團隊會議,與核子醫學科醫師討論,評估進行的優缺點再進行治療的安排,期待能帶給患者最大的好處。
「醫師,您講了這麼多,我大概知道我可以接受治療的方向了。」大雄終於露出理解的笑容,未來的路,我們會陪大雄一起度過、一起奮戰的!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林口長庚醫院 血液腫瘤科 謝佳訓醫師 )
